(記者:克勤 范斌 通訊員:兆旺)懷揣一顆愛心,走上三尺講臺,放飛希望,樂此不疲,這就是李健英教師生活的真實寫照。李健英自1989年參加工作以來,一直擔任語文課及班主任工作,成績突出,深受學生愛戴,她在2009年12月通過中學高級教師職稱評審,2008年獲得省、市“教學標兵”稱號。
用心教育愛為先 在二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,李健英 一直認為,所謂師德,最重要的是要去愛學生。“親其師,才能信其道”,“愛是信任的基礎和前提”。高爾基說:“誰愛孩子,孩子就愛誰,只有愛孩子的人,他才可以教育孩子。”所以,在與學生的交流中,李健英一直用愛心去點亮學生的心燈,用愛心去演繹師愛和母愛。
李健英班里曾經有一個孩子,放學路上不小心磕爛了下頜,李健英得知情況后立即帶領他上醫院療傷,并默默地承擔起了全部醫療費用。李健英知道,這個不幸的孩子,父母離異,跟著八十多歲的姥姥艱辛度日,沒有父母的愛,自卑占據了他幼小的心靈。李健英就以這件事為契機,對他加倍呵護,并引導班里同學一起關心他。一天天過去了,這個孩子身上的傷在愈合,心靈的傷也在愈合。終于有一天,他滿含熱淚,沖李健英喊出了“李老師,媽媽……”
師愛博大積極支教 教師的愛要像大海一樣,包容一切。在教育好自己學生的同時,李健英還積極參與下鄉支教,把先進的教學理念帶給鄉里的老師,也把自己的愛帶給那里的學生。
2008年,李健英到舞陽縣蓮花鎮一中支教。為了能夠更好地進行教學工作,盡快與學生相熟,剛一開學她就住進了教職工宿舍。早上5:30與學生一起跑 操,早讀、吃飯,白天與他們一起學習、談心,午、晚自習時也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陪伴他們。付出總有回報,李健英所支教的學生寫信說:“李老師,您每天陪伴著我們,讓我們感覺到您就像媽媽一樣可親,是您把城市先進的教學方法帶到我們偏遠的鄉村。聽說您的孩子還小,每次您來鄉里,他總是哭著追您乘坐的公交車好遠呢。每當我們提起這些的時候,您的眼里就潮濕了。李老師,您為我們辛苦付出,我們也愿給您一個承諾: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,長大成為有用的人。李老師,您放心吧!”李健英的付出,不僅提高了班級的凝聚力,也使學生的學習成績迅速提高。
2008年,她所帶的班級中招語文最高分116,全市名列前茅,班里50名學生考96分以上的有47名,中招優秀率94%,在這所普通中學里史無前例。還有,她所教的一對雙胞胎兄弟,父親常年臥病不起,生活極其困難,在李健英的幫助和鼓勵下,他們分別獲得了全市中招第二名和二十二名的優異成績。
不斷探索投身課改 李健英長期致力于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改革,努力構建以學生自學為主的自主式學習模式。學生唱主角老師當導演的課堂教學,與學校的教學理念與課改模式不謀而合,可概括為五個字:讀、議、展、點、練,真正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,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,鍛煉了學生的思維。
2011年10月,李健英來到她心儀已久的陜西咸陽秦都中學進行課改交流。半個月過去了,先進的教學理念已深入這個校園,以學生為主的教學進行得有聲有色,學生在課堂上爭相尋求自我。2012年4月,李健英應邀又去上海等地作課。到那里以后,李健英發現,他們的教學設備很先進,學生每人一臺電腦,每個班只有二十多人,但課堂氣氛死氣沉沉,老師和學生互動很少。李健英按照漯河二中的課改理念設計作課,學生動起來了,精神振作了,全體學生踴躍參與課堂討論。兩相比較,老師們評價說:“李老師的課,令人震撼。”學無止境,課改之路雖然坎坷,但李健英堅信:有“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”的追求精神,定能收到好的效果。